何謂腦麻
什麼是腦性麻痺
腦性麻痺(CEREBRAL PALSY)簡稱C.P,是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多重性障礙,為一種非進行性的腦部病變,是大腦在發育未成熟前,因任何原因造成控制動作的某些腦細胞受到傷害或發生病變,所引起的運動機能障礙。有時傷害也會影響到控制動作以外的其他腦部區域,而合併成視覺、聽覺、語言溝通及智能與學習發展上的多重障礙。
腦性麻痺發生的原因
- 妊娠期:
懷孕時期嬰兒先天腦部發育不良、先天腦部畸形或母體感染、放射線過度照射、藥物中毒、子宮或胎盤功能不好、先天性異常,或母親疾病、代謝、內分泌異常、受傷等。 - 生產時:
生產過程中因難產、早產、缺氧、產傷、(產鉗或真空吸取)、多胞胎、胎兒窘迫、臍帶繞頸等。 - 出生後早期:
受傷、發燒、感染、腦炎、身體疾病、腦膜炎、身體疾病、代謝或內分泌異常、黃疸等。
腦性麻痺伴隨的相關障礙
智能不足: 並非每個腦性麻痺兒都是智能不足,約有25%的腦性麻痺兒在學習方面是正常或優異的。
癲癇: 有40%左右的腦性麻痺兒會有癲癇的現象,經醫師的診斷及指示下,可以用藥物來控制癲癇。
行為異常: 有些孩子非常好動,無法安靜片刻,有些孩子可能具有破壞性。
知覺異常: 腦性麻痺兒大部分都有知覺異常的問題,有的是對刺激過度敏感,有的是不太有反應。
心理障礙: 許多的腦性麻痺兒在懂事後,會因自己身體的缺陷,而感到自卑。
情緒困擾: 腦性麻痺兒因為移動或溝通上有困難,因此,在做事時很容易有挫折或生氣,也常因此就放棄不再嘗試。
視覺: 腦性麻痺兒視覺上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斜視,視力不良會影響到四肢的協調作用,所以應盡早治療。
聽覺: 聽覺方面的障礙會使腦性麻痺兒講話產生困難,若有聽覺方面的問題,應趕快找耳鼻喉科醫師做診斷治療。
語言障礙: 約有 70% - 75%的腦性麻痺兒還有語言障礙,但只要給予機會及鼓勵,大部分都可以說出話來。但是有時候咬音會比較不清楚,所以別人較難了解。
學習緩慢: 大約有二分之一以上的腦性麻痺兒童在學習方面是正常的,尤其是徐動型的孩子,他們的智力是正常的或比正常孩子還高。
腦性麻痺伴隨的相關障礙
類型 | 痙攣型 | 徐動型 | 協調不良型 | 軟癱型 |
---|
特性 | - 大腦皮質損傷
- 肌肉張力高。
- 體型較弱小。
- 肢體僵硬或緊縮。
- 上肢常呈彎曲,下肢呈內收、半彎曲、內旋之剪刀式及踮腳尖型態。
| - 腦幹基底核損傷
- 肌肉張力不穩且會改變。
- 體型較瘦。
- 早期通常是軟趴型,2-3歲時會慢慢發展出不自主動作。
- 四肢或臉部會有一些不自主的跳動或緩慢的扭動。
| - 1 小腦損傷
- 肌肉張力不穩且不斷的在改變。
- 平衡功能較差。
- 手眼協調動作差
| - 肌肉張力低
- 頭、頸部軟弱無力。
- 動作緩慢無力
- 平衡反應很差
| |
註: 除了上述幾種類型外,還有混和型,就是上述二種以上症狀合併。 腦性麻痺的發生率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,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為千分之二~五。
腦性麻痺的早期徵兆
- 突然僵直
例如:孩子仰臥時如要將之抱起或穿衣時,他會全身伸直,不易抱起。 - 軟癱
孩子的頭軟趴趴的,無法抬起頭。 - 發展遲緩
頭部的控制、坐或手部的操作,發展都比預期的慢;或是孩子經常只使用單一隻手,另一手都不用。 - 餵食困難|
吸食與吞嚥有困難,舌頭會將牛奶或其他食物推出,嘴巴無法閉合。 - 不尋常的行為
也許睡眠狀況差;或整天睡很多,對外界刺激沒什麼反應;或到三個月大時逗他還不會笑。
CP 小常識
- 腦性麻痺的腦傷不會惡化,但如果沒有接受適當的治療及復健,關節及各方面可能會硬化。
- 通常藥物本身對腦性麻痺幫助不大,但如有抽筋現象,則需要藥物控制。
- 腦性麻痺不會傳染,也不會遺傳。
- 腦性麻痺者如果經過適當的治療及復健,都有可能會走路。
有誰可以幫助我
